日期:2017-03-28 | 訪問次數: | 視力保護色: |
田 進
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第24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CCBN)隆重開幕了。首先,我代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蔡赴朝部長對CCBN的開幕表示熱烈祝賀!對參加展會的中外來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對關心與支持中國廣播影視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創新引領發展,科技贏得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強調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這些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于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中國廣播影視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推動廣播影視全面轉型升級,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的重要任務,更是本屆展會的主題。
CCBN作為國內外廣播影視及相關行業傳播新知識、推廣新技術、展示新成果的重要平臺,迄今已經走過23年的歷程,規模不斷擴大、理念不斷創新、影響不斷提升,為促進廣播影視技術創新與應用、促進廣播影視信息技術國際交流與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屆展會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充分反映了社會各界對中國廣播影視發展的高度關注,反映了國際國內同行加強交流合作的熱切愿望。希望參展各方通過展會平臺,進一步增進了解、深化合作、互利共贏,共同推動廣播影視業加快融合、加快創新、加快轉型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2月19日調研人民日報、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并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時強調指出,要讓媒體融合盡快從相“加”邁向相“融”,著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我理解,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就需要搶占網絡信息技術制高點,積極主動開展云計算、大數據、智能技術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高新技術與廣電業務融為一體,實現從簡單相“加”到深度相“融”。昨天上午(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2次會議上強調指出:“要圍繞形成有利于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加大改革力度,直面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面臨的矛盾和挑戰,對準瓶頸和短板,精準對焦,協同發力,努力增強創新能力、推動發展平衡?!北緦肅CBN的主題是“云聚全媒體,智匯新視聽”,這個主題與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目標高度契合。借此機會,圍繞加強科技創新、加快融合發展,推動廣電全面轉型升級,我談幾點看法,主要講四個“強化”和四個“著力”。
“四個強化”就是:
一要強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重要思想,全面貫徹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方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要“深入推進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不斷取得基礎性、戰略性、原創性的重大成果”??倳洀娬{,“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首先要看清世界科技發展大勢??茖W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這些重要論斷,深刻闡述了創新與發展的辯證關系,反復強調了科技創新對于引領發展的龍頭和引擎作用。
媒體融合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試驗場。中央審時度勢,及時作出了一系列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2015年1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解放軍報社,今年2月19日又先后調研中央三大媒體,并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都特別強調要高度重視并大力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他指出,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實現從相“加”到相“融”。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為廣電媒體融合發展向縱深推進,為以科技創新推動廣播影視全面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大力推動傳統廣電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實現一體共生,打造“新視聽”,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實現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目標。
二要強化對當代科技進步和媒體演變趨勢的認識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做到因勢而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我們要深刻認識廣播影視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大局和大勢,因時而變、隨事而制、主動作為,牢牢把握前進的航向。
要看到,近10 年來,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網絡互聯的移動化和泛在化、信息處理的集中化和大數據化、信息服務的智能化和個性化加速形成,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能生活等新開發領域不斷拓展,人類文明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之后,邁向新的“智業革命”?;诰W絡信息技術的新媒體,迭代更新快速、發展勢頭迅猛、業態豐富多元、服務體驗良好,顯示出強大的傳播力、動員力和影響力,成為媒體中的制高點,成為新聞宣傳的主陣地和輿論斗爭的主戰場。
還要看到,新興媒體深刻改變著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直接挑戰和沖擊傳統媒體。據統計,2015年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已經突破5億,有近八成的手機網民使用這些客戶端獲取新聞。到2020年,中國將實現5G商用,寬帶速率將達每秒100兆,峰值速率可達20G。屆時視聽節目的傳播速度、傳播方式和傳播體驗超出我們的想象。在國際國內,全景視頻、虛擬現實、沉浸式觀看正在興起。美聯社、《紐約時報》推出虛擬現實(VR)新聞報道,在今年的“兩會”上,央視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也推出VR新聞報道,新聞節目實現不同角度、高分辨率的現場視頻報道。臉譜網(Facebook)和優兔網(YouTube)推出360度全景視頻業務。量子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無人機拍攝、機器人寫作等等前沿技術,正逐步應用融合到廣播影視和視聽新媒體領域,成為推動廣播影視轉型升級的強大動能。
積極應對新興媒體的競爭和挑戰,在競爭中走出一條融合發展、轉型升級的新路,已經成為關系傳統廣電媒體生存發展、贏得未來的重大課題。
三要強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需求新期待的服務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的事情就是我們的牽掛,要以問題為導向,力爭實現各種服務全覆蓋,不斷滿足百姓提出的新需求?!彪S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深入推進,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長,對信息文化產品要求更多、更快、更好。據統計,到2015年底,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突破5億,其中移動視頻用戶規模已突破4億,移動端成為整體網絡用戶規模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在迅速增長的視頻用戶特別是高端付費用戶中,在電視、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不同屏之間的切換行為越來越活躍。
從全球看,據預測,2016年有近八成的媒體機構和互聯網公司計劃加大對視頻業務的投入,未來五年在線視頻量將增長14倍,70%的手機流量將用于觀看視頻。新業務新服務的不斷涌起,還在不斷創造著用戶的新需求。
廣電媒體作為主流媒體,必須做到人民的需求到哪里,我們的工作就要跟到哪里。我們要把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作為工作的強大動力,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專、人專我特的視聽節目內容信息與服務。
四要強化加快廣電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感緊迫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這件事,等待觀望不得,亦步亦趨不行,要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勁頭,快馬加鞭予以推進?!币谛滦蝿菹虑袑嵦岣邚V電媒體的引導力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建設成為新型主流媒體,加快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是必由之路。
近年來,全國各級廣電機構積極探索、奮力開拓,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省級以上廣電機構、絕大部分城市廣電機構和部分市縣廣電機構“兩微一端一站”(微信、微博、客戶端、網站)建設已經卓有成效。一云多屏、多屏互動、城市信息云平臺、中央廚房式智慧融媒體中心等不斷涌現。還出現了以新興媒體、新業務為依托和紐帶,進行跨區域、跨層級、跨行業、跨媒體聯合發展、優勢互補、資源整合的融媒體平臺聯合體。
更為可喜的是,一些廣電機構積極實施“廣電+”行動計劃和寬帶廣電戰略,因地適宜、因臺制宜,依托廣電優勢內容或特色內容,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向相關行業領域拓展影響力和產業觸角,探索廣電+教育、廣電+政務、廣電+信息服務、廣電+醫療、廣電+農業等“廣電+”融合發展新型模式。
實施“廣電+”行動計劃是我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推動媒體融合發展重要指示精神的實踐探索。但總的看,我們目前的融合發展水平、層次和質量,離中央要求和部署、離人民需求和愿望,都還有不小的差距,很多還處在融合的雙方或多方簡單相“加”的階段,距離真正相“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要跑步前進,必須以舍我其誰、時不我待,勇于問鼎高端前沿、勇于問鼎世界一流的膽魄和擔當,努力開拓進取,勇攀廣播影視創新發展的高峰。
同志們,朋友們:
融合發展的趨勢勢不可擋,融合發展的機遇不容錯失。推動廣電媒體融合發展從“相加”升級到“相融”,實現傳統廣電媒體和新興媒體一體化發展,推動廣電全面轉型升級,必須找準著力點,打好組合拳。我認為要做好四個“著力”:
一、著力實施深度融合戰略,打造“新視聽”
首先,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朝著深度融合的前進方向,沿著融合發展的戰略路徑,著力規劃好全面創新發展的宏偉藍圖。
要以新聞宣傳為根本,以視聽節目服務為核心,以智能廣電網、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為承載,實現廣電業務與周邊各類相關業務、相關服務的相融相通和共生共贏,讓廣電新聞、節目、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鏈向上下左右延伸擴展。比如增強新聞的時度效,豐富節目內容,增加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其他綜合信息服務。再比如全方位參與智慧城市、智慧鄉村、智慧社區和智慧家庭建設。通過不斷擴容,逐步完成廣電媒體從廣播電視服務主體向現代傳媒與綜合信息服務主體的轉變,發揮廣播影視優勢,創新文化信息服務。
當前最迫切的,是要展開雙臂擁抱互聯網,以主力軍的姿態占領新媒體主戰場,強化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理念,推動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推動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共享融通,實現廣電的全面轉型升級。
第二,要加快實施“寬帶廣電”戰略?!皩拵V電”戰略順應“寬帶中國”戰略新要求,是廣電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礎。
實施“寬帶廣電”戰略,要牢牢把握廣播電視節目傳輸的主導地位,積極開發網絡新業務,大力促進網絡綜合效益增長,努力使廣電網絡成為兼具宣傳文化和信息服務特色的新型網絡,更好地發揮廣電網絡作為國家重要基礎信息網絡的作用。為此:
要加快推進網絡雙向化寬帶化智能化。通過雙向化寬帶化智能化建設,加快推進有線、無線、衛星、網絡協同覆蓋、融合發展,大力提升廣電網絡的業務承載能力,通過接入互聯網實現基于寬帶廣電網的多終端多屏互動,通過推廣具備智能電視操作系統TVOS智能終端,建設家庭信息中心,更好地滿足用戶收看節目和其他需求。
要按照中央和國務院要求,加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加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絡互聯互通平臺建設,加快建立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統一管理統一運營體系,實現轉型升級、共贏發展。
要加快推進網絡業務開發。堅持以視聽業務為核心,積極發展高清電視、超高清電視、互動電視等業務。充分發揮廣電網絡的優勢,積極利用寬帶互聯網,大力拓展綜合信息服務,重點發展寬帶互聯網接入服務及相關業務,促進網絡綜合業務收入快速增長。
第三,要努力培養傳統廣電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的“新視聽”?!靶乱暵牎钡母拍钚路f、內涵豐富,既指新的節目形態,也指新的傳播狀態,代表著融合發展的傳媒新業態。相對于傳統視聽,“新視聽”千變萬化的節目類型、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無處不在的覆蓋能力,將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視聽節目內容與服務需求,同時在國內外新聞輿論競爭和傳播市場競爭中占據更為明顯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
我們要在推動媒體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過程中,高度重視“新視聽”的創造生產和傳播應用,培育“新視聽”產業,鍛造“新視聽”產業鏈,引領廣電領域融合發展的未來趨勢,塑造產業新格局。
二、著力推動廣播影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培育和激發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發展戰略重點,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衣領子”、“牛鼻子”。廣播影視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特別是作為社會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應者,要把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2016年和“十三五”期間的重要任務,抓準抓實抓牢。廣播影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媒體融合發展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相輔相成。
一是優化內容供給結構,做強節目集成平臺。要在全面創新上下功夫。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積極創新題材內容,將創作深深扎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從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改革發展時代文化中汲取養分、尋找靈感,為內容創意創作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之水。要積極創新表現形式,著眼于建設形態多樣、手段先進、競爭力強的新型主流媒體,推動視聽節目制作、傳播、消費等各環節創新,不斷開辟內容形態的新思維、新體系、新格局。要積極創新技術手段,把新興媒體帶給我們的創意風暴和技術手段用足用實,帶給受眾優質美好的觀賞體驗。要積極創新版權開發,不斷開發內容版權的呈現方式,形成優質內容一個創意多個內容、一個內容多次開發、一次開發多個產品、一個產品多個形態的融合增長局面。
二是優化業務和服務供給結構,提高生產傳播服務精準度。要切實強化服務思維和互動思維,充分運用科技創新成果來優化業務和服務供給結構,提升節目質量,提高服務水平。要利用大數據深入分析用戶的群體分布特征和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以用戶數據、用戶畫像指導節目與服務創新,做到精準生產、精準傳播、精準服務,提升用戶體驗,實現在互動中服務、在服務中引導,不斷提升廣播影視影響力。
三是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增強產業經營能力。創新廣告經營模式,努力在融合發展和新媒體領域培植廣告市場新的增長點。積極開發付費服務市場,依靠優質內容和創新服務,不斷創造和滿足用戶新需求。面向市場深度開發,不斷延伸優質版權內容的產業鏈,實現長尾效應。積極開發從線上到線下、從廣播到電商和從電視到電商業務,基于廣播電視節目內容創作、生產、傳播的基礎之上,不斷延伸、拓展產業觸角,覆蓋實體經濟、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多個方面。
四是優化版權保護環境,促進內容產業繁榮。進一步加大對于內容版權的保護,加快我國數字內容版權保護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切實維護著作人權益,鼓勵促進原創。加大對于侵權、盜版、盜播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和處罰力度。完善節目版權交易制度和交易平臺建設,為節目版權交易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
三、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應用,讓科技創新成為推動廣電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
習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這方面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升級制播技術支撐體系。積極搶占網絡信息技術制高點,主動開展云計算、大數據、智能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在廣電領域的應用,加快面向媒體融合的廣播影視內容制播平臺建設,不斷突破傳統技術格局、升級技術體系,為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鼓勵建設支持多終端分布式傳播的媒資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平臺對用戶行為進行精準分析,進一步提高采編播發能力。
鼓勵有條件的廣播電視臺建設制播云平臺,并在滿足自身需要和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以云服務的形式向社會提供服務。
鼓勵各廣播電視臺制播云平臺之間互聯互通,共同打造全國性的融合媒體制播云。
鼓勵融合媒體制播云和融合媒體集成服務云協同聯動、融合創新,共同構建廣電媒體云,支撐融合媒體的互動化、社交化、泛在化發展,推動廣播電視行業服務升級。
二是打造立體傳播體系。以建設世界先進的廣播影視現代化傳播體系為目標,加快推進傳統廣播電視傳輸渠道有線、無線、直播衛星的統籌協調發展,積極穩妥利用現代通信網絡發展IPTV、互聯網電視和手機電視,大力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布局PC端和移動端視聽節目服務,利用商業平臺先進傳播技術和渠道實現“以我為主”融合發展。
逐步打造以云平臺為基礎、以移動和寬帶網絡為連接、以大數據分析業務模式為支撐、以智能終端為呈現載體的多內容多業務多功能混合傳播形態。
三是加強核心技術研發應用,完善標準體系。在科研攻關和標準制訂方面,要針對面向媒體融合的廣播電視傳播覆蓋智能化、接收終端智能化、監管與信息安全智能化技術;針對下一代廣播電視網、新一代智能電視操作系統、數字內容版權保護、應急廣播、新一代衛星直播終端、直播衛星雙向交互以及巨幕放映、新光源放映、沉浸式聲音等國產電影技術設備等領域,集中力量開展技術研發和標準制訂,完善和優化廣播影視技術標準體系,盡快搭建起支撐行業轉型升級和新技術新業態培育發展的技術框架。
在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方面,要重點推進智能電視終端操作系統TVOS、新一代高效視頻編碼AVS2、數字內容版權保護China DRM、數字音頻廣播CDR、寬帶接入和互聯互通、NGB-W無線雙向、機載衛星電視直播、應急廣播、中國巨幕、多維聲、新一代激光光源、數字電影播放服務器、電影數字拷貝衛星傳輸服務平臺等一批自主創新技術的規模應用,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移轉化,以新技術的群體性突破、集群式應用助力廣播影視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全行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四、著力構建適應新視聽產業發展與應用、管理與服務技術體系,帶動廣電全面轉型升級
一要以臺內數字化網絡化為契機,搭建涵蓋采集、制作、加工、共享等環節的節目創作技術化、制作流程一體化、資源共享便捷化的內容平臺,建設面向多個播出系統、多種傳播渠道、多類用戶終端的新一代綜合制播平臺、海量存儲平臺和多媒體分發平臺,實現與新媒體之間的聚合互動,加快推動內容生產從粗放單一向高效集約轉變。加快推進各省地市電視臺主要頻道高清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4K超高清電視試點,進一步提升3D電視制作水平,為新視聽產業發展奠定技術基礎,打開未來成長空間。
二要全面提高影片制作環節的科技含量,發展和推進高技術格式的電影拍攝和動畫制作、特效制作、協同拍攝,提升我國特效電影和動畫電影的制作能力。建立衛星與互聯網相結合、覆蓋全國影院的傳輸網絡,構建基于云計算技術的內容分發服務平臺,實現從專業影院市場到家庭娛樂市場的數字電影分發傳輸,提升電影發行放映的現代化傳輸能力。
三要充分發揮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科技支撐作用,按要求完成廣播電視由村村通向戶戶通轉型升級,打通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最后一公里”。
四要立足互聯互通、可管可控,智能協同、高效覆蓋,加強監測監管關鍵技術研發,創新監管機制,啟動建設集技術監測、視聽新媒體監管、內容監管、信息安全管理和安全播出調控指揮、管理于一體,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統籌兼顧,覆蓋中央、省、市三級的全國廣播電視融合媒體監測監管體系架構,確保新視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同志們、朋友們,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化改革,加快創新,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全面推動廣播影視轉型升級,全面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全面提升廣電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廣播影視發展的良好開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